4月8日,省政协“强化科技引领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调研座谈会在我校召开。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强,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分党组书记王秦,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唐传阳等省政协调研组一行7人,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吴红星,无锡市政协经科农委主任吴满良,我校党委书记张永宏,副校长徐军海,无锡市科技局、工信局、有关科研机构、部分企业等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马余强主持。
会上,马余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他指出,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增强产业链安全意义重大。当前,江苏正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氢能、量子科技等方向,目标到2030年形成万亿级新型产业集群。
张永宏围绕学校发展历程、学科布局、产教融合实践及未来规划作重点汇报。他指出,作为无锡唯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协同、特色”办学理念,紧密对接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布局,构建了以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体系。他表示,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校地企协同创新,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徐军海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提出三点建议:针对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长效机制,以政策激发企业积极性;针对高校评价机制制约,呼吁实施分类评价改革;针对地方试点融合短板,建议整合资源建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鲍静、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左保春分别介绍了全市未来产业布局及政策举措。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雷分享了与我校在车联网领域的合作经验,希望深化“科技副总进课堂”“企业导师进实验室”等机制,共同攻克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雪浪小镇未来产业园区、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代表等也作了交流发言。
马余强做总结讲话。针对未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需以“三个协同”为核心抓手,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一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应紧扣地方产业集群的关键技术需求,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二是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协同,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要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壁垒”,构建“产教双元、课岗对接”的育人模式,培养“精技术、懂产业、能转化”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政策链与服务链精准协同,优化产教融合生态环境。省市相关部门将持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聚焦高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靶向性”支持措施。同时,他充分肯定我校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并希望学校能与地方政府、企业同向发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前,马余强一行参观了我校车联网重点实验室。

会议现场

马余强讲话

张永宏讲话

徐军海发言

参观学校车联网重点实验室
(党委宣传部/文、图:谢抒辰;审核:李沛武;编辑:谢抒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