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20日下午,我校与梅村街道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联学共建。校党委书记杨建新,校长张永宏,相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冬青,街道相关党政领导,部分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学习。
全体参学人员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入走访梅村街道“红色文旅路线”。在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仔细浏览历史照片和实物陈列,深入了解无锡当地抗日历史,感受中流击水彰显铁军本色的“江抗精神”;在梅里文化小镇红色会客厅,详细听取梅村党建工作特色介绍,学习梅村根植丰沃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开展红色教育、党建工作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亮点;在梅村二胡文化园,仔细了解梅村二胡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体会梅村“至德名邦”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梅里遗址博物馆,近距离观看遗址核心区域和出土文物,了解泰伯故事,实地感悟梅村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传承。赴无锡海天机械有限公司进行访企拓岗,就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探讨。
实地研学后,参学人员在梅村街道会议室召开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我校党委书记杨建新与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冬青共同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内容。杨建新在领学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用较大篇幅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了论述,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朱冬青在领学中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进行深入阐述,为我们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之源、理论之源、实践之源。
杨建新围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三点体会:一是要把好立德树人“生命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瞄准太湖湾科创带成为长三角创新高地的新要求和无锡“高精尖特”产业发展的新需要,聚焦学科前沿和产业技术革新,培育和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三是要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赋能校地融合发展。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育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在教育、人才、创新的赛道上扩大“朋友圈”、走好“赶考路”、守住“责任田”,用校地校企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学校和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校长张永宏在交流中谈到,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与梅村街道比邻而居、共荣共生,在促进无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作用。学校自2018年迁址无锡以来,积极围绕无锡产业发展办学,聚焦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内涵式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他希望学校能够与梅村街道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依托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聚焦无锡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同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典范。
朱冬青详细介绍了梅村街道历史沿革、人文环境、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他期盼双方能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做好协调对接、推动人才培养,让地方优势在学校人才实力、科技力量的支撑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梅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活力。
会上,我校党委副书记匡辉与梅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韩珵代表双方签署“传承优秀文化 共建复兴伟业”党建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全面开展党员理论学习教育阵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设与合作,为彼此高质量发展相互赋能。之后,我校副校长左同宇、梅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伟华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揭牌。(党委宣传部/文:魏雯萍,图:谢抒辰;审核:季王飞)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实地研学

梅里文化小镇红色会客厅实地研学

二胡文化园实地研学

梅里遗址博物馆实地研学

赴无锡海天机械有限公司访企拓岗

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

校党委书记杨建新领学讲话

校长张永宏介绍学校情况

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冬青领学讲话

签署党建合作共建协议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