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下午,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论坛暨长三角一体化金融人才大讲堂在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大礼堂举办。本次活动聚焦“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研讨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数字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举措,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构建长三角区域“政行企校”协同共建的高素质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来自无锡市、新吴区的领导和无锡市银行、企业、协会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共计约13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当前,随着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数字金融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紧紧围绕国家数字金融发展战略,将数字金融作为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撰写的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获全省商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金融工程入选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成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获批“无锡区块链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无锡市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等。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党委书记 杨建新
“我们在这里举行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论坛,是我校主动融入“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将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同地方发展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党委书记杨建新在致辞中表示,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强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培养更多高水平金融人才,为无锡乃至全省的数字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现如今中国的互联网交易规模庞大,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网络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使得网络交易的风险防控也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同济大学讲座教授 蒋昌俊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同济大学讲座教授蒋昌俊为大家带来《网络交易智能风控》的主旨报告,蒋昌俊长期致力于网络金融安全研究,是我国该领域带头人。蒋昌俊从如何解决网络交易的高并发、高时效、高辨识三个特性角度,介绍了我国首个互联网交易风控体系建立的全过程,并提出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思想,从变化的行为数据中求解获得不变的行为纹理,以此来开展网络交易风险防控。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附属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揭牌仪式。未来,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附属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将立足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举措,与无锡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人民银行无锡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新吴区政府、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构建长三角区域“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数字金融人才,推动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度融合。

随后,无锡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无锡市分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与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签订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附属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共建协议,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与交通银行无锡分行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围绕“物联网与金融风控科技”“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等主题,行业专家、金融学者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圆桌会议基于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围绕“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从行业和学术的视角出发,探讨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协同发展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深化了对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理解,为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为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应用型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fhkIMdDGkK7RNlY2v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