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这所高校里,青年教师很亮眼!

发布时间:2024-09-12      浏览次数:

带学生参加竞赛、与合作企业沟通成果推广、准备专业评估材料……入职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4年多,今年6月,花国祥成功晋升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从电力高级工程师到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的青年教师,花国祥凭借自己长期的一线生产经验,迅速找到了事业“生长点”。他主导研发的“无人上塔带电作业机器人”“变电站二次电缆选线装置”等成果实现转化,被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纳入推广使用计划。横向课题经费位列全校第一,还入选了多个省市人才计划。

除了科研以外,花国祥还常常带着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赛事。在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他指导学生斩获2项一等奖。

花国祥在指导学生进行“类猴攀爬”机器人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俗称“青椒”。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举办了表彰大会,一批青年教师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他们正在不同的领域奋力奔跑,寻找自己的“人生优解”。

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阚希除担任专任教师外,还身兼院长助理和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职。去年4月,由学校接手建设的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进入整改评估的关键阶段,阚希承担了报告撰写、答辩筹备、演示稿制作等工作。“青年教师要着眼长远,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阚希说。

青年博士汪磊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还担任江苏中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在企业,他是研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学校,进入班主任角色,大家看到了他“铁汉柔情”的另一面。“老师,我保证再也不挂科了,毕业的时候,你能不能跟我一起创作一首说唱歌曲。”“当然可以!”三年前的约定,汪磊一直记在心里。毕业前最忙的时候,他和2024届毕业生季同学一起写词作曲、录音拍摄,一首原创说唱歌曲《送给毕业生的歌》在师生中火爆出圈。

申报科研项目堪称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最难啃的“硬骨头”。8月23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徐亢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第三次申请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半年努力,终于有了好消息。和徐亢相比,去年刚刚入职的大气与遥感学院教师陆姣第一次申请就成功“上岸”了。面对这份“幸运”,她难掩喜悦,“在我们学校的‘低压力氛围’里,青年老师有更多的自主性去探索科研创新和教学新法。”

如何讲好一门新开设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焦鑫深有体会。2023年春学期,由他申请的新开课程《大先生与科学精神》论证通过、获准开课。精准把握学生特点,把红色基因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是他开课的初衷。“大纲修改了5次才提交,我经常讲给家人和同事听,来检验授课效果。”正式开课后,焦鑫还把课堂搬到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钱穆钱伟长故居等地,让学生在场景叙事、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大先生”风范。这次申请新开课程的经历,让他积累了思政课教学的“独家经验”。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师生开展《大先生与科学精神》课程实践活动

90后教师蒋一琦是一名留学生辅导员。在第十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中,她专业扎实、从容应对,一举斩获一等奖。她是留学生“艰难时刻”的陪伴者。她通过对留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的观察,提炼出“浸润、融合、突破”三步走教育管理模式,引导他们从感知中国到读懂中国,最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9月初,蒋一琦又迎来了23个国家的83名留学生,他们即将一起开启这段跨越山海的青春旅程。

蒋一琦(中)和留学生参加外国友人在无锡过大年活动

“累累‘青椒’,是一所创业型大学的宝贵财富”,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党委书记杨建新表示,要抓住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期”,加强师德引领和关心关爱,搭建广阔的平台、拓展多元的赛道、设置合理的坡度,让教育家精神成为他们的人生底色和自觉追求。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F7xaekqOMIR1whjFW44gA